在现代交通体系中,桥梁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重要纽带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们横跨江河湖海、山谷沟壑,承载着大量的车辆、行人往来,是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。然而,桥梁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,承受着车辆荷载、气候变化、地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其结构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因此,桥梁检测作为确保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,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
桥梁检测就如同为桥梁进行全面 “体检”,能够及时发现桥梁结构中存在的各种问题,从细微的裂缝到严重的结构损伤,不一而足。通过定期检测,可以掌握桥梁的技术状况,评估其实际承载能力,为桥梁的养护、维修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。这不仅有助于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,降低维护成本,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,避免因桥梁坍塌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以新疆夏塔景区桥梁为例,两年内两次断裂的悲剧,造成了 5 死 24 伤的惨痛后果,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。该桥梁由于长期承受荷载以及自然侵蚀等多重考验,隐藏的结构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,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。这一事件深刻地揭示了桥梁检测的必要性,它绝非可有可无的流程,而是保障出行安全不可逾越的底线。
外观检查是桥梁检测的基础环节。检测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并结合简单工具,对桥梁的各个部分进行全面排查。桥面是检查的重点之一,需要查看是否存在破损、裂缝、坑洼等情况,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行车舒适性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。支座作为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,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桥梁的稳定性。检测人员要检查支座是否老化、变形,确保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。此外,桥墩桥台也不容忽视,观察它们是否存在风化、剥落等现象,因为这些问题可能会削弱桥墩桥台的承载能力,对桥梁整体安全构成威胁。
无损检测技术是探查桥梁内部隐患的 “透视眼”,它无需损伤桥梁结构,就能深入了解其内部状况。其中,超声波检测应用较为广泛,它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反射信号,可精准探测桥梁内部的细微裂缝、空洞等缺陷,就如同为桥梁做 “B 超” 一般。另外,红外热像仪检测利用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差异来发现内部缺陷,因为当桥梁内部存在缺陷时,其表面温度会出现异常变化,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些变化,从而判断桥梁内部的状况。

荷载试验是验证桥梁承载能力的 “压力测试”。通过模拟桥梁在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受力状态,监测结构的应变、位移等参数,来验证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在进行荷载试验时,会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各种传感器,然后对桥梁施加不同等级的荷载,如模拟重型车辆行驶等。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,能够直观反映桥梁的整体工作性能,确保其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因超载等情况发生安全事故。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对重要交通桥梁的安全性评估,为保障交通顺畅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桥梁检测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与发展。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、劳动强度大、检测范围有限等弊端,难以满足现代桥梁检测的需求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桥梁检测领域。
在成都市的桥梁检测工作中,无人机和无人船的应用开创了全新的模式。在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检测中,工作人员操控配备高清摄像头和 AI 识别系统的无人机,对桥梁的上下部结构、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进行立体化扫描。无人机能够快速飞越桥梁各个部位,实时回传高清影像,并通过 AI 算法自动标记出异常点,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。与此同时,在九眼桥检测中,搭载先进声呐系统的多波束测深系无人船,能够实时检测桥梁基础的冲刷情况及水下基础结构的病害。这种 “从空中到水下” 的全维度排查体系,实现了桥梁安全隐患的 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与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相比,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船技术,检测时间从通常的 7 天左右缩短至仅 2 天,在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上也有了质的飞跃。

AI 技术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。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和 AI 算法,钢桥损伤的自动化检测得以实现。检测员只需使用智能设备(如智能眼镜或平板电脑)拍摄桥梁的图像或视频,AI 算法便能自动识别裂缝、锈蚀等损伤,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检测员。AI 模型通过大量桥梁图像数据进行训练,能够精准定位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裂缝和锈蚀,还能对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,动态监测桥梁关键区域的损伤变化趋势。此外,利用 AI 算法进行桥梁病害的筛选与识别,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桥梁的健康状态。同时,AI 技术还可用于自动生成标准化检测报告,工程师只需检查结果即可,这减少了约 80% 的文档整理工作,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。
桥梁检测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也是一大创新亮点。例如,成都市在结构检测中首次应用该平台,实现了不同检测单位成果数据的汇聚与标准统一。该平台不仅支持检测进度的实时追踪,还能对隐患数据进行动态分析,从而生成 “一桥一档” 的健康档案。这种档案化管理方式,为后续的分级分类养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有助于实现桥梁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维护。

桥梁检测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、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以及确保公众出行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。从传统的外观检查、无损检测技术和荷载试验,到如今融合了无人机、无人船、AI 技术以及数据管理平台等先进手段的创新检测模式,桥梁检测技术正不断发展进步。然而,桥梁检测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,如检测标准的进一步统一、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以适应各种复杂桥梁结构和环境等。未来,需要持续加大对桥梁检测技术研发的投入,培养更多专业的检测人才,完善检测标准和规范,以确保桥梁检测工作的科学性、准确性和高效性。每一座桥梁都承载着生命与信任,只有通过专业、严谨的检测工作,防微杜渐,才能让每座桥梁真正成为安全可靠的交通通道,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