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国内到印尼:我们带着专业检测技术,为当地工业顶棚筑牢安全防线
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6:29:40

一、目送他们出发:行囊里装的不只是设备,还有责任

还记得工程师团队出发去印尼的那天,公司门口堆着好几箱检测设备 —— 全站仪、超声波探伤仪、扭矩扳手,还有提前准备好的英文版《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》。老吴是这次检测项目的负责人,出发前我见他还在反复核对检测清单,连备用的仪器电池都单独分装标注。

印尼湿热,设备得做好防潮保护,当地资料不全,咱们得多带几套方案。他一边整理行李一边跟我念叨。看着他们背着沉甸甸的设备箱走进机场,我突然意识到,这趟行程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检测任务,更像是一场带着专业与责任的 安全奔赴。作为公司里负责后勤支持的一员,我虽不能到现场,但从他们出发前的细致筹备里,已然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量。

安全性检测1.jpg

二、隔着屏幕的牵挂:那些藏在现场播报里的艰辛

工程师团队在印尼期间,会定期在公司工作群里分享检测进展。起初看到的是雅加达湿热的天气 —— 照片里,他们穿着防护服爬在脚手架上,衣服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,眼镜上满是雾气,只能用袖子一遍遍地擦。老吴在群里说:“15 米高的顶棚,爬上去一趟就浑身是汗,不过好在设备没出问题,第一天就完成了化工厂顶棚的初步测绘。

后来看到他们分享的检测细节,我才知道现场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多。有次群里发了一段视频,是工程师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的场景,屏幕上出现异常波形时,大家都屏住了呼吸,反复校准仪器、取样检测,直到确认裂纹情况才松了口气。还有一次,一位工程师在检查螺栓时,手指被锈蚀的螺栓划破,简单消毒后又继续工作,在群里轻描淡写地说 小伤,不影响

每次看到这些内容,我都忍不住感慨:平日里在公司里严谨细致的工程师们,到了现场更是把 专业二字刻进了骨子里。那些我们在办公室里觉得理所当然的检测流程,到了异国他乡的厂房里,都要克服环境、设备、资料等重重困难去完成。隔着屏幕,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在湿热天气里的疲惫,也更能体会到这份工作背后的不易。

三、收到捷报时的自豪:专业赢得认可,是公司的荣光

大概一周后,群里传来了好消息 —— 团队完成了三家工厂的顶棚检测,不仅找出了隐藏的安全隐患,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,更重要的是,当地厂方对我们的检测工作赞不绝口。老吴发了一张和当地厂方负责人握手的照片,配文说:他们说要按中国标准来做加固,还邀请我们以后长期合作。

那一刻,公司里不少同事都在群里点赞留言。作为公司的一员,我由衷地感到自豪。这份认可,不仅仅是对工程师团队专业能力的肯定,更是对我们公司技术实力和服务理念的认可。想想看,从国内的检测标准到海外的实际应用,从陌生的环境到赢得当地企业的信任,工程师们用汗水和专业,为公司在海外市场打响了名声。

后来听老吴回来分享,有位当地技术员主动加了他的微信,想深入学习国内的检测标准,还说以后要把这些技术用到当地更多的厂房检测中。这让我更加觉得,我们公司所做的不只是商业项目,更是在传递 安全优先的理念,而工程师们就是这份理念的 传递者

安全性检测2.jpg

四、感悟:每一份坚守,都在为 安全添砖加瓦

如今,工程师团队已经顺利回国,公司还专门为他们举办了分享会。听着他们讲述在印尼的经历,从初到现场的震惊,到克服困难完成检测,再到赢得当地认可,我内心满是感动。作为公司的一员,我或许不能像工程师们那样奔赴一线,但我深知,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在为公司的发展助力 —— 他们在前方用专业守护安全,我们在后方用服务做好保障。

这次印尼检测项目,让我对公司的 专业、责任、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原来,我们日常所做的每一份努力,都在无形中为 安全事业添砖加瓦。未来,我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,因为我知道,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坚守岗位、全力以赴,才能让公司在守护安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也才能让更多像印尼这样的海外市场,感受到中国企业的专业与温度。